上篇-屈尺-暑假作業拍攝景點.jpg

屈尺-《暑假作業》拍攝景點

 

若將題目寫成「回眼一看新北市」,

似乎更符合今日的市名。

然我所敘,

皆是昔年往事,

或許用「台北縣」三字,

更能透出昔日之況也。

 

先說一個笑話。

 

有一個人愛開玩笑,

人家問他:「您是哪兒人?

他答:「小地方,台北縣的郊外。」

「啊,那是哪裡?

「台北市。」

 

這笑話看來源自一個北京的段子:

某甲問:「您府上哪裡?

某乙道:「小地方,天津的郊外。」

「哪兒呢?

「北京。」

 

往往笑話不免會因高下、美醜、進步落後等差異揶揄某些對象,

像前面以北京來揶揄天津,

或以台北市來揶揄台北縣,

亦算是常有的世態。

 

台北縣,

如今已改成「新北市」。

當初改的時候,

不少人在習用的名謂上感到不適應,

像樹林鎮一下子要叫樹林區,

這一類的。

我從小到大皆住在台北市,

而台北縣呢,

是包覆在台北市外圍的廣大區域,

做為一個台北小孩,

想要往外去遊去探,

去到的必先是台北縣。

故而台北縣一直扮演我們新奇、悠遠、山海環繞的一片思想遨遊的美好境地。

 

在我年少時,

台北縣三字絲毫不曾透出貶義。

它即使相較於台北市,

有郊區之景況;

而此郊區,

一如百年前大安區之相對於四個城門之內的「城內」,

並不受人低視。

彼時西門町的百姓出了城,

可見如今永康街附近的田野上有牧童放牛,

心中只會有田園清趣,

絕不會有到了化外之地的念頭。

 

上篇-蘆洲李宅.JPG

▲蘆洲李宅

 

老年代,

台北人的郊遊,

去到的地方,

便是台北縣,

最早的郊遊點,

像新店的碧潭,

像板橋林家花園。

景美的仙跡岩,

算是近的了。

 

三重、新莊,

由於沒有山水,

似乎構不成郊遊的理由,

便在風景與遊憩的計較上,

算是被忽略了。

泰山、五股、林口更是。

蘆洲,

亦從來不被提到,

雖然有古宅,

所謂「蘆洲李宅」,

然那已是二十世紀末才漸受提起,

昔年沒人談這類話題。

台北敦化南路的「林安泰古宅」,

我自幼住得離它不遠,

在七十年代拆遷前從來不曾聽過有人至那兒探賞訪遊的。

 

永和、中和,

亦不在風景之列。

然永和離台北的廈門街一帶委實太近了,

遂有人興起了在那兒建立家園的念頭,

五十年代起竹林路等陸續有人建起了院落瓦房。

不久永和這片沙洲一般的土地上越來越被締造成一個住宅小鎮了。

到了七十年代中後期,

更被建商大規模的開發成高樓林立的郊外式之「造鎮」矣。

 

上篇-蘆洲李宅內廊.JPG

▲蘆洲李宅內廊

 

六十年代的永和,

猶多平房小院,

雖外觀色彩不算光鮮,

卻是樸素安靜的好家園。

尤以它的二輪電影院最受台北孩子喜去。

再就是撞球店,

先分佈於中興街,

不久就大規模遷至新生地。

而中正橋頭那兩家豆漿店之名氣恁大,

令多年後凡豆漿店皆必稱「永和」矣。

 

六十年代全世界最多學生數量之小學是萬華區的老松國小,

然到了七十年代,

則被永和的秀朗國小趕上。

學生人數超過一萬,

足見七十年代永和已然人口大量移入。

 

中和,

原比永和開發更早;

然它離台北太遠,

沒成為台北居民最先考慮移住的新家園,

遂在相同的歲月中沒那麼像住宅小鎮而較偏於工廠小鎮了。

 

中和向南,

新店向西,

一條蜿蜒的路可至安坑。

這在四十多年前,

極是幽荒。

我們高中生孩子騎自行車而去,

想一個城一個城的探下去,

頭城啊,

二城啊,

一直可抵五城。

不多久,

安坑開發了,

什麼「台北小城」、「黎明清境」等出現了。

 

若言郊遊,

昔年的新店碧潭,

最是名氣大。

乃深潭碧綠,

旁有崖岩矗立,

氣勢不凡。

吊橋橫空而懸,

更添風情。

 

上篇-攝銀河洞瀑布.jpg

▲銀河洞瀑布

 

新店再向東南,

有「銀河洞」,

早年亦是景點,

忽的一下,

沒消息了。

已幾十年不受聞問矣。

 

六十年代,

學生們很愛往山間水畔去遊,

新店附近遂多了「情人谷」(直潭與塗潭相纏繞之沙洲)

「濛濛谷」等紅男綠女很喜歡徜徉之地。

 

自新店老街,

乘渡船過河,

再步行向南,

可抵「海會寺」,

據說國畫大師溥心畬早年亦短短待過一陣子。

這片鄉野,

據有些當地人說,

五十年前他們在學校讀〈桃花源記〉,

心中以為講的便是這樣的景致。

這情形就同於三芝鄉的北新莊在一百年前杜聰明博士幼年所見,

亦壓根便是一桃花源。

 

新店更往南,

沿新烏路,近「屈尺」,

有「花園新城」,

是六十年代開發的花園洋房式郊區聚落。

設計者叫修澤蘭,

她的輩份約當貝聿銘、王大閎等建築師,

想必也留過洋,

回台灣後,

設計了中山女高的禮堂,

也設計了陽明山的「中山樓」等。

但最有名的,

是花園新城。

在那個年代,

花園新城之出現,

代表了創建者的夢。

有時,

一個夢在前期未必那麼真實;

然鍥而不捨,最終仍會成形。

 

新店更南

風景愈野。

早年最有名的是烏來。

主要是那一練瀑布。

後來有公路更通往深裡,

過信賢,

直抵福山,

其間幽景不斷。

 

(未完,待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鹿小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