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29, 2016那條始終發光的山路〉(上) 張耀仁

烘爐地奇特的恐龍.jpg

▲烘爐地奇特的恐龍

 

撞見恐龍時,就知道烘爐地求財最靈的土地公廟要到了。

但在那之前通常會到山下的華新街飽餐一頓。

吃飯之前必須先找停車位,不算寬的街道沒辦法臨停,只能轉往華夏科技大學的巷內尋求收費停車。

車子停在小山坡上,順著坡道下來繞經街口廚房(泰緬料理)、兼賣米(自動販賣機)的自助洗衣店、印度烤餅、網咖……

一路上盡是台灣慣有的紅黃招牌,卻有說不上來的黯淡感,

許是這一帶的建築都很老舊了,那使得座落在轉角的那棟嶄新大樓格外突兀,樓前廣場的裝置藝術發散著銀亮光澤:

獨角仙背上的小女孩緊壓裙襬,擺出瑪麗蓮夢露的招牌姿態,既天真又世故的歡樂氣。

也確實走進華新街就是混合了這樣的氣息。

 

華新街入口處的門柱.JPG

▲華新街入口處的門柱

 

說是世故,當然是為了發展觀光而刻意裝設的入口門柱與形式統一的招牌及燈柱;

說是天真,許是操著異鄉口音、深目濃眉的人們總在那些光度不足的小餐館裡,悠蕩喝著奶茶、椰奶或啤酒。

從前,它們容或有著各式各樣的面目,而今,全被清一色的歸到「南洋觀光美食街」這一含糊的頭銜裡,說也說不上來的不對勁。

也許是,印象始終停留在十餘年前隨前女友來此採訪的記憶吧。

記憶中,當時的熱鬧更勝此刻

 

華新街上的泰式檳榔 (1).JPG

▲華新街上的泰式檳榔

 

祥鈺港式茶樓的甘蔗蝦帶著遠近馳名的焦甜、雜貨店裡販賣各式東南亞雜誌與香料——老闆娘包著泰式檳榔,檳榔無籽,唯獨荖葉與香料——我不記得嚼了沒有?但印象中應是沒上烘爐地拜土地公廟吧?

無論如何,所有的記憶被埋進了黯淡裡,一如這條街現在給人的感受(據聞,這條街白天比晚上熱鬧,與台灣美食街作息相反,但既是觀光的話,怎會做白日生意呢?)

究竟是哪裡不同?為什麼像是覆蓋描圖紙那樣,所有的館子灰淡無比的襲湧著冬日暮氣?

許是現在一走進街就往湘園走吧。

 

椒麻雞.jpg

▲椒麻雞

 

取名「湘園美食」,賣的卻是泰緬菜:

月亮蝦餅、香辣四季豆、椒麻雞、清蒸檸檬魚,但也有宮保雞丁這樣的川菜,以及蔥花蛋這樣的家常菜……

總之,混搭是這個時代的基調,一如店面花花綠綠貼著可口可樂的宣傳海報。

也忘了第一次走進店裡的契機,只記得不起眼的小店竟做出不得了的泰緬菜(儘管正宗泰國料理並無月亮蝦餅),在我心目中,幾乎是足以抗衡師大夜市「伊洛瓦底」的名店。

兩家餐廳各有所長,例如月亮蝦餅以「湘園」為佳(但這幾次都縮水了),而椒麻雞則以伊洛瓦底為勝。

 

月亮蝦餅.jpg

▲月亮蝦餅

 

總是立誓要把店裡所有的菜都吃過一遍。

但每回來,也就是香辣四季豆、椒麻雞、蝦醬空心菜、花枝涼拌,外加可口可樂與雪碧……

像是執行既定的儀式那樣,在驅車前往烘爐地前,就是會到「湘園」吃飯,要是哪天店沒開,參拜土地公的行程就缺了一塊。

這樣期待著吃的心情,其實也落實在回程裡:

行經山下第二間便利超商對面,一家路邊攤同樣不起眼,卻在冬夜裡冒著甜蜜,玉白的湯圓沒有過多的香料氣,自然溫暖了山上的風霜。

只可惜,這家湯圓店後來就再也沒看到了。

 

(未完,待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鹿小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